改革开始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发展,日常经济活动联系愈加紧密,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交易结算工具。但在具体使用时,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有一定的区别。
从企业层面讲,因为中小企业的社会影响不大,声誉远没有大企业大,其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不容易被人接受,因此要通过银行承兑来完成远期的承付问题;大企业,如大型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其规模大、实力强,其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容易被客户所接受。
由于影响面的不同,因此在同一个城市,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商业承兑汇票容易被客户接受。而在异地,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就比较行得通。
银行承兑汇票的支付可以不受协作配套关系的约束,而商业承兑汇票往往用于一个企业与另一个关联企业的上下游配套,协作过程中上游企业要支付下游企业的加工费、半成品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9月18日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第二季度,全国共实际结算商业汇票 189.22 万笔,金额 15 955.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78.6%和7.0%。其中,商业承兑汇票 4.7 万笔,金额 1170.2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地区间差距较大,业务量主要集中于各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占全国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量的 82.7%和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