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缩”到“适度宽松”,货币信贷政策的急剧变化,让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瞬间转向,银行承兑汇票成为大行“香饽饽”。深圳贴现市场风生水起,深圳贴现12月17日利率已降至1.8%。
抢票成为潮流
深圳某商业银行票据交易人员介绍,银行承兑汇票,即满足了商业银行增加信贷规模,同时又能较好的控制风险的需求。因此,“抢票”已经成为各家银行不约而同的选择。自从10月以来,银行承兑汇票的市场需求呈几何型放大。而据可可商务(kk35.com)统计数据显示,在急剧膨胀四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需求下,深圳贴现利率已经从10月底的4.26%锐降到目前的1.8%。
某大型国有银行一分支机构高管说,从11月份开始,总行开始鼓励分支行大量买进银行承兑汇票,并为此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措施之一是,跟绩效考评挂钩。比如,在内部系统,各分支行拉来的普通贷款按照1%计提经济资本,而商业承兑汇票则按照0.8%计提,这等于该分支机构的经济成本这一项节省了20%。
贴现存在风险
10月份以来,深圳贴现市场急速下跌的四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已经逼近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的边缘,甚至对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已经出现成本收益的倒挂。
贴现利率下降,激发了两种市场行为。一是,融资成本的下降,激发了企业的大量直贴,与2007年底深圳贴现市场情形以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将开始陆续退出深圳贴现市场。
某信用社负责人告诉坦言:“按照现在的贴现价格,我们持有票据,肯定是亏的,转帖是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众多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大部分选择短期“过手”后迅速卖出,赚取差价。而大银行则成为市场的主要买方和最终的持有者。
但实际上,如此低的贴现利率已经低于3个月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大商业银行持有的收益也几近为零,甚至有亏本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