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定向票据,就是央行指定对象购买的央票,其票面利率一般低于市面央票利率,因此具有惩罚意味,也是央行用来警告过度放贷金融机构的一种调控手段。央行曾在2006至2007年的通胀周期下频繁发行定向票据,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一次发行定向央票为2009年7月份推出,规模总计1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水平1.5%,缴款日为2009年9月底。
向银行发行定向票据是央行可用的调控工具之一,此外还包括提高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央行发行定向票据,期限一般为1年,利率也一般要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这种手段更缓和、更有针对性、更为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是具有惩罚性的。从商业利益来讲,发行定向票据,锁定了商业银行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对银行的放贷冲动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可商务(www.kk35.com)说明,定向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同为控制信贷的方式,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何区别呢?区别还是是比较大的,除非是提高差别准备金率。一般来讲,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覆盖面比较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大,期限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长,并且不能流通,除非央行决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另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强烈影响市场预期,会引起市场巨大的波动。
由于发行定向票据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具有相当强的指导性,因此成为了央行常规性的调控手段。目前,各项数据都显示了货币投放过于充裕,信贷增长过猛,而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不是能轻易使用的,为贯彻管理层“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转变为“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的正常调控,发行定向票据也就成了央行的首选。